从暴利到微利,中国民营快递业草莽生长的时代悄然过去。2016年,民营快递巨头们心照不宣地谋求上市,在资本的助力下,它们进入了行业竞争的新阶段。
随着“通达系”(又称“三通一达”,指圆通、中通、申通、韵达)与顺丰控股先后公布2017年上半年财报,外界也得以更多知道这些公司的实际运营。整体看,“三通一达”及顺丰控股各项中期财务数据尽管依旧维持增长,但部分企业的增速放缓。
一位从事交运行业研究的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快递巨头们虽然通过上市获得了安全边际和生存空间,但随着未来行业趋于饱和,行业增速的下滑在预期之中。“今年将是上市快递企业利用资本进行大规模整合的元年,行业竞争也将由传统的竞争指标转向资源整合及资本运作,而且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上市快递企业或面临大量的资本支出,其短期的收益率将遭遇一定压力。”
一场民营快递巨头们资本时代的竞争攻防战正在打响。
一、融到的钱去哪了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顺丰控股借壳上市时均募集了配套资金,其定增资金分别约为28亿元(申通快递实际募集资金约48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支付借壳时的现金对价)、23亿元、80亿元。
在借壳时未进行募资的韵达股份,则于今年4月25日公布了约45亿元的2017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而远赴美国上市的中通快递,则在纽交所完成了约14亿美元的IPO融资。
上市后的民营快递巨头们毫不犹豫地展现了对资金的渴求。尤以圆通速递为代表,这家公司除了在借壳时募集配套资金外,去年完成上市后不久便迅疾抛出约85亿元的定增计划。只是,这份计划于今年4月份搁浅。
不过,圆通速递的控股股东蛟龙集团今年5月份通过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方式完成近5亿元的融资。另外,今年8月初,蛟龙集团宣布再度进行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并以其持有的圆通速递A股股票作为换股标的,这一次的融资数额增加至10亿元。
这些手握重金的民营快递巨头们投资计划如何?对此,界面新闻做了如下梳理:
申通快递定增资金拟用于“中转仓配一体化项目”、“运输车辆购置项目”、“技改及设备购置项目”及“信息一体化平台项目”;
圆通速递定增资金拟用于“转运中心建设和智能设备升级项目”、“运能网络提升项目”、“智慧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
顺丰控股定增资金拟用于“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采购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中转场建设项目”;
韵达股份定增资金拟用于“智能仓配一体化转运中心建设项目”、“转运中心自动化升级项目”、“快递网络运能提升项目”、“供应链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及“城市快速配送网络项目”;
中通快递的IPO融资拟用于收购土地、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购买运输车以及信息技术系统的升级。
根据上述投资项目,并结合投入资金,民营快递巨头们在软硬件的建设上毫不含糊,并在上下游的整合上集体发力。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快递业整合是未来行业的一个大趋势,‘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所谓的“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民营快递巨头们在基建上的加大投入,加快规模化建设,以应对白热化的行业竞争。
二、布局分野
无论是定位中高端商务件的顺丰控股,还是快件来源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件的“通达系”。为了巩固快递业务,民营快递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在仓配一体化、快递“最后一公里”等方面进行产业链布局。
纵观各家的营收结构,其共同的特征是,快递业务收入占比极高。过高的业务占比也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在各大券商针对这些巨头们发表的研报中,快递业业务量增速不及预期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成为共同提示的影响因素。
降低因业务结构单一化可能引发营收风险的方法便是进行业务拓展。可在业务拓展层面,民营快递巨头们却出现了差异。
在业务多元化布局方面,顺丰控股、申通快递、圆通速递动作频频,力度更是显著大于中通快递与韵达股份。
顺丰控股在冷链物流、重货、同城配等业务上“大展拳脚”。
截至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的冷运网络覆盖了180个城市及周边区域,包括61座食品冷库、174条食品运输干线、2座医药冷库和22条医药干线。报告期内,顺丰控股上半年冷运业务不含税营业收入约10.3亿元,同比增长约86%。
在业绩说明会上,顺丰控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伍玮婷介绍,“顺丰的冷运业务主要分两块,一是生鲜食品,占冷链业务量一半,能够达到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二是在纯冷业务,目前还在建设期,预计还需1-2年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总体上,冷运业务接近盈亏平衡。”
除冷链物流外,顺丰控股在重货、同城配业务上成果显著。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重货与同城配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1.3亿元,均同比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式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顺丰控股在无人机物流领域展开布局,其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区获得批准,成为首家试运营企业。
顺丰控股还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改革的消息“绑”在一起。顺丰控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甘玲表示,“公司在过去几年和铁路总局一直有很好合作,未来公司仍将继续加大与铁路总局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高铁在成本低、速度快等方面的优势。关于铁总的改革,公司将会进行认真研究并积极参与。”
而申通快递则成为“通达系”中最先布局冷链物流的企业。
今年上半年,申通快递加快了冷链物流推进工作,先后投资参与了上海申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郑州)冷链交易中心项目建设。
此外,申通快递在今年8月初还宣布拟1.33亿元对快捷快递进行增资,取得其10%的股权。快捷快递的优势在于重货运输以及直营点数量多,因而可与申通快递形成业务上的互补。
圆通速递曾于去年底宣布拟重组国内一家排名前五的快运物流企业,以试图进入快运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这项重组宣告失败。
不过,重组失败的圆通速递很快将目标放置于跨境物流能力的提升上:今年5月份,其宣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先达国际物流近62%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另外,圆通速递在理财方面能力显著。报告期内,该公司理财产品期末余额高达27.9亿元,并取得了近1.3亿元的投资收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盈利点。
相较之下,中通快递与韵达股份则“迟缓”不少。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除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外,中通快递几乎没有对外投资举动。而韵达股份唯一的对外投资则是增资丰巢科技,推进快递“最后一公里”。
本文转自网络,并不代表宏昌货运(http://wxhc56.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智慧物流时代正在改变着整个物流行业 下一篇:电商为避问题自建物流